鳳陽縣官塘鎮聚焦黨員、人才、干部三支隊伍,全方位進行培養,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。
抓牢黨員隊伍,打造鄉村振興“先鋒隊”。嚴把黨員“入口關”。制定《官塘鎮年度發展黨員指導性計劃》,明確發展黨員工作材料清單,高質量發展黨員隊伍。抓牢“教育關”。全覆蓋開展黨員培訓教育行動,組織黨員參與縣級培訓和基層黨委兜底培訓,對200余名流動黨員落實結對幫教管理。用好“鄉情關”。每年農歷春節前期組織“聚鄉情 謀發展”流動黨員座談會,會上流動黨員分享創業故事、在外所見所聞,同時收集和整理對官塘鎮發展的意見建議,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、牽線搭橋。目前已開展座談會5次,共400余人次參加了座談,累計提出意見建議60余條。開展流動黨員“回引”行動,通過黨委“一對一”電話聯系,引進3名在外優秀黨員回鄉創業,累計投入資金900多萬元,已帶動72人就業,為村級年增收18萬元。實施“雁歸”計劃,加強對流動黨員政治吸納,通過定期聯系、登門拜訪,將19名政治素質高、能力強的流動黨員納入村后備干部庫,其中5名順利進行班子隊伍,基層力量不斷壯大。
加強人才培育,打造鄉村振興“主力軍”。激活電商人才發展“新引擎”。以電商經濟為突破點,深化“黨建+產業+人才”融合發展模式,通過“觸網上云”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。構建“線上+線下”雙軌培訓體系,依托“指尖課堂”理論學習平臺和“鄉村振興直播實訓基地”,聯合電商企業開展專題培訓,課程涵蓋電商運營、政策解讀、短視頻制作等實用技能,累計培訓農戶100余人次,培育本土電商人才10余名。建成1個標準化電商直播間,配備專業直播設備,免費提供場地支持、技術指導和物流對接服務,降低群眾“觸網”門檻。創新“人才+”治理模式。創立和合調解體系,推行“謙讓調解法+精準服務網”,以“五老幫幫團”為調解基石,組建專業服務團隊,確保復雜糾紛“一案一專班”精準介入。建立“微事格中解、難事共商議、大事不出鎮”的三級響應機制,網格員每日巡查,部門聯席會每月研判,重大事項啟動領導包案制。今年以來,全鎮各村鄰里糾紛在村級層面化解率均超95%,群眾滿意率達98%,初步構建起矛盾不上交、服務不缺位的基層治理新格局。構建“農民+農技專家+土秀才”模式。依托高素質農民培育,大力實施農民教育培訓提質增效行動,因地制宜舉辦種糧、養殖大戶培訓,采取“現場集中教學+現場互動交流”模式,分層分類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,結合農民個人能力、興趣和職業發展,因材施教舉辦蔬菜、食用菌、農機操作等專業培訓班。同時,通過新建學員技術交流群搭建交流平臺,用好身邊“懂農業、會技術、善經營、能管理”的“土專家”“田秀才”,構建“農民+農技專家+土秀才”模式,便捷快速有效解決農民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,推進農業技術轉化應用于田間地頭。2024年以來,舉辦農村實用人才培訓5期,共計300名農民參與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、“揭榜掛帥”制度,搶抓農技人員創業行動契機,鼓勵和支持懂業務、懂技術的農技人員下沉一線創新創業、服務基層,示范推廣新技術、新品種,打通科技進村入戶“最后一公里”。積極對接安徽科技學院等涉農高校,邀請農業領域人才為農技人員現場授課,講授智慧農業、設施農業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先進案例和模式,提升農技人員服務農業水平。2024年以來,共組織197名農技人員參與基礎性示范服務,組建17個“揭榜掛帥”服務團隊,邀請2名高校人才到官塘指導5次。
加強干部隊伍建設。對全鎮10個村(社區)逐一過篩排隊,確定軟弱渙散或后進村黨組織,科學制定“一村一策”,建立聯村包保機制,全面推進整改提升。堅持把基層作為干部錘煉作風和增長才干的課堂和主戰場。將在編干部安排在綜治信訪、鄉村振興等一線崗位,同時組織定期協助農技站等部門開展作物單產獎補核實、春種秋收等志愿服務活動,解決年輕干部不接地氣、基層經驗不足等問題。目前已開展志愿服務活動4次,23名年輕干部深入田間地頭全面了解農業生產工作。對長期在辦公室從事文字材料的黨員干部,定期輪崗至工程建設、招商引資等部門,提升干部溝通協調能力,補牢能力短板。對新任職的部門負責人,抽調參加鎮級重點任務落實、重大項目建設等,幫助黨員干部在實干中長見識、增本領。建立干部包保村(社區)制度,推動干部下沉一線,推行網格化包保制度,設立“包保責任區”,圍繞防溺水宣傳、矛盾化解等進行履職,2024年以來化解矛盾糾紛15起,對7名大學生進行了學業資助。